山林秘境~~秘境之美
<大水窟池>
自然地理
大水窟池海拔高度約3280m ,位在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 ,花蓮和南投的線界上,同時大水窟池也是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與八通關越嶺古道之二條路線交叉口,為南北通往大水窟山、達芬尖山和東西通往瓦拉米、玉山的重要樞紐,另大水窟池附近充滿著柔美的箭竹草原,故同時也是高山水鹿的重要棲息地,每到傍晚大量的鹿群就會到水池飲水嬉戲
歷史人文
日治時期開闢一條八通關越嶺道路,日本人把此地視為全線東段與西段的分界點(東段則為瓦拉米抱崖大芬駐在所....等),於是大水窟一帶則成為清朝八通關、日八通關二條古道的交會點。
大水窟地處台中州與花蓮港廳之交界點,臺灣總督府為治理山地原住民,在大水窟池畔興建一座外觀六角狀的涼亭,其功能類似於檢查哨,每年三月至十一月會派員駐守,一旁還有立碑寫著「州廳界」。此外,臺灣總督府也在海拔3,150公尺處興建大水窟駐在所,位於南大水窟山東側的平坦肩稜上,只是目前遺跡已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之中......也許某天愛山之人會不小心撿到一塊殘片吧......
<大水窟池>
自然地理
大水窟池海拔高度約3280m ,位在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 ,花蓮和南投的線界上,同時大水窟池也是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與八通關越嶺古道之二條路線交叉口,為南北通往大水窟山、達芬尖山和東西通往瓦拉米、玉山的重要樞紐,另大水窟池附近充滿著柔美的箭竹草原,故同時也是高山水鹿的重要棲息地,每到傍晚大量的鹿群就會到水池飲水嬉戲
歷史人文
日治時期開闢一條八通關越嶺道路,日本人把此地視為全線東段與西段的分界點(東段則為瓦拉米抱崖大芬駐在所....等),於是大水窟一帶則成為清朝八通關、日八通關二條古道的交會點。
大水窟地處台中州與花蓮港廳之交界點,臺灣總督府為治理山地原住民,在大水窟池畔興建一座外觀六角狀的涼亭,其功能類似於檢查哨,每年三月至十一月會派員駐守,一旁還有立碑寫著「州廳界」。此外,臺灣總督府也在海拔3,150公尺處興建大水窟駐在所,位於南大水窟山東側的平坦肩稜上,只是目前遺跡已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之中......也許某天愛山之人會不小心撿到一塊殘片吧......